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 正文
天天热议:如果你焦虑了三天以上,进来吸吸“多巴胺”
来源: 意外艺术      时间:2023-02-21 20:18:54

你们一般周末都做点啥?会有什么聚会活动吗?都做什么运动?

我常常觉得自己和其他20几岁的人格格不入。


(资料图)

因为发现其他朋友的聚会项目已经从蹦迪、喝酒变成了爬山、骑行。

运动项目也从波比跳变成了八段锦。

我曾经不太能理解,怎么年纪轻轻就开始养生了?

也询问过几位喜欢爬山的朋友,有人是爬着爬着形成了习惯,没事就想去爬一爬;

有人说每次爬上去看到一片开阔的风景时,就会感叹自己的渺小,再一想,人已经那么渺小了,那点烦恼又算什么呢?

还有的人曾经在山上目睹过最美的日落,一见钟情,从此别的风景都让她觉得不够美……

我好像有那么点顿悟,我们天天坐在高楼里,电脑前,每一秒都过得机械又紧张,怕赶不上车,怕打不上卡,怕活干不完。

但当我待在一座山上,并不需要赶往下个目的地,我只会看到,每片叶子有它萌芽的脉络,每棵树有它生长的年轮,它们在这里很久很久,比我的焦虑要久,比我的生命也要久。

它们就像沉稳的长者,能吸收你所有的负面情绪,窸窸窣窣的穿林打叶声就是它们的回应。

这似乎就是自然万物的魔力。

我们之前说“低落时,去山水间”,也是这个道理。

哪怕是看一幅山水画,也能被里面描绘的潮汐起落,寒来暑往的自然景象治愈。

还真别说,山水画治病的事,古代真的发生过。

被治好的人我们认识,是秦观秦少游,画的作者我们更是熟悉。

——王维。对,就是中学课本里,写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许多必背古诗的那位。

▲ 王维像

秦观曾经病到起不来床,无数神医看了都没辙。

忽然有一天,他无意看到了王维的《辋川图》,就因为这一眼,病全好了!过不了几天,居然又活蹦乱跳起来了。

▲ 唐代 王维《辋川图卷(明拓本)》(局部)

王维简直成了画界“老中医”。

他的画为何疗效如此好?还得从这位“老中医”的故事开始说起。

一开始,王维同学并没有立志要当画家。他一开始想的是建功立业,名扬天下。

不过他运气不大好,刚在京城站稳了脚,靠山张九龄就被放逐,又赶上朝中内斗,天天有人惨死。

管事儿的唐玄宗就知道和杨贵妃享乐,啥也不问。

好好的江山眼看就快要被这帮人给作完。

恩师被逐,同僚惨死,政局又腐败。有志青年王维目睹了这一连串的糟心事儿,内心很崩溃。

你知道,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不止王维一个人崩溃。

像李白,天天买醉,醉出了好多脍炙人口的诗;像杜甫,小拳拳捶胸口,为国家社会痛彻心扉。

▲ 元代 佚名 《杜甫像》

但是王维,跟他俩都不一样。他既没有浪也没有丧,而是怀着一颗放下一切的心,挥一挥衣袖,作别了混蛋的京城。

他跑到了靠近终南山的蓝田辋川。

终南山这片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隐居胜地。从先秦开始,老子、姜子牙、孙思邈等众多名人都在这隐居过。

王维就也来这里“聚众”隐居,给自己置办了一个别院,看看云,看看花。

自此,朝廷失去了一位人才,而我们,却得到了一位诗画贯通的艺术大家。

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名扬后世的山水田园诗。

而王维作画,并没有选择当时流行的大金大绿的青绿山水。

▲ 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局部)

而是画了这样的,淡淡的画:

▲ 唐代 王维《千岩万壑卷》

为了达到这种淡淡的山水效果,王维自创了一套画法。

在线条上,相对青绿山水的繁复线条,王维会把线描的细一点,让整体的轮廓流畅些,没那么多束缚感。

在色彩上,减少青山绿水的重色,青也青的淡淡的。

而在用墨上,王维会用淡墨去晕染,营造一种似有似无的朦胧感。比如辋川图上的远山,就是淡淡的,淡到差点看不见。

今天我们是看不到王维的真迹了,但是有很多人都临摹过他的这幅《辋川图》。

北宋 郭忠恕(传)、元代 王蒙《辋川图》摹本

看着历代的这些摹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这幅画中那些具象的景色都没有变,而是在王维那些线条越来越轻,墨色越来越淡,给人的感觉也越来越缥缈。

有一点能够确定,后世的画家们不断地被王维的山水画风观念感染,把他做出的改变放大,把中国山水画整体带向朦胧缥缈的风格。

这种能引人想象的朦胧和缥缈,其实就是我们都熟悉的那个词——意境

所以,当秦观看着《辋川图》的时候,才会好像自己进入了辋川别院,人画合一,立刻神清气爽起来。

而在王维的作品中,我觉得最能营造意境感的,其实是这幅雪景——《江干雪霁图》。

▲ 唐代 王维(传)《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在这幅画中,王维已经完全脱离了青绿山水的影响,而用了自己独创的“破墨法”

第一笔墨没干的时候,再加上另一种墨,把原先的墨色“渗破”,用这种墨的层次感,画出了溪流、山石和积雪融合在一起的样子。

在一片墨色之中,它就不着力于描摹写实了,而是创造一种天地融为一体的意境。一方面画面看上去景色和谐,另外一方面在画和观者之间,有了一种情绪的熨帖。

▲ 唐代 王维(传)《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你会觉得,它很安静,却能够盛下你所有的心绪。

所以哪怕是同一幅画,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王维的这幅《江干雪霁图》,年轻人也许只看到了孤独萧索,而经历了诸多人生变故的,可能就看到了放下和淡泊。

这种能深入内心,能触及灵魂的共鸣,才是艺术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 唐代 王维《冬雪山景图》

这位老中医的画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他的艺术不只是感官的享受,还有心灵的享受。

王维在他中年时为中国绘画做出的小小改变,影响了后世的无数画家。他开创了“文人画”传统,让绘画成为自我内心语言的方式,至此,中国也开始了水墨山水画的写意艺术。

▲ 北宋 郭熙《早春图》 

自五代,经宋元,再到明清,文人水墨成为了中国画的代表,甚至成为了中国文化气韵的精髓。

而中国的绘画也从王维开始,有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而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一点,比西方早了千年。

这就是中国画的写意的力量,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写意的精神。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