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 正文
密宗 欢喜佛_大乘密宗欢喜禅
来源: 互联网      时间:2023-06-01 18:54:40

1、呵呵,藏传佛教的密宗双修,与欲望无关,西藏的人口和此有什么关联呢?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

2、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

3、比如戒律,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


(资料图)

4、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

5、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得以存在的方式,按照无垢光尊者等智者的论述,则它们可以一本体异反体的方式并存,因不舍本体的缘故,三者实无任何相违之处。

6、以十不善业而论,别解脱戒将其判入自性罪,但凡受戒僧众任谁都不能毁犯;但对一个大乘修行人来说,只要本着无丝毫自私自利、一心只为他人之心性,则戒律中对其在特殊场合、条件下,身、语所可能行之七种不善业亦作了相应开许。

7、   说到淫戒,其实在密宗的所有宗派之中,从未开许过任何一个修行人在未了达贪欲本质的前提下去搞所谓的双身修法。

8、不过与上举十不善业的道理一样,如果一个修行人已达到了很高的修证境界,此时他便可以方便法摄受双身修法。

9、不仅密乘中有如此开许,声闻乘中同样对此作过相同的解释。

10、如果一个修行者已断除了自相续中的烦恼,他也可依方便法在显现上暂时“破戒”。

11、《律藏》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公案:   有一阿罗汉名为色迦桑目,她原本是一普通女众,后通过修法而得阿罗汉果。

12、在其显现为得果比丘尼时,未生怨王与她行邪淫,但因她早已断除了贪欲之心,故在整个过程中未有丝毫出自个体贪心指使下的乐受。

13、释迦牟尼佛后来说她尽管身为比丘尼,但因未生真实贪心之缘故,所以并不能将其行为判定为破戒。

14、不仅对阿罗汉作了如是开许,《律藏》中还记载了一个已断除了欲界贪欲的出家人,尽管也与人行过邪淫,但释迦牟尼佛依然没有将他的行为指斥为破戒,因他也无有丝毫贪爱故。

15、这个出家人还仅仅只是断除了欲界贪欲,但佛陀亦对他的行为作了开许。

16、   大乘经典中再次对未被贪心所摄的所谓破戒之淫行作了相应开许,这方面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来自佛祖释迦牟尼佛。

17、   据一些大乘经论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世曾转生为婆罗门子星宿,他于四万两千年中一直行持梵净行。

18、其后在一王宫中偶遇一位商主之女,那女人一见相貌庄严之星宿,心性立刻就动摇起来。

19、她未有丝毫怀疑、犹豫,当下即在其脚下顶礼。

20、星宿颇感震惊,就问她何以如此,女人此时就大胆表白说要做星宿妻子。

21、星宿当然要予以回绝,他诚恳说道:“我乃持梵净行者,岂可随贪欲而转,故实无法与你共同生活。

22、”但女人心意已绝,她当下表示若星宿不能同她共结连理,她马上就会因悲伤过度而自杀身亡。

23、当这个严肃的问题摆在星宿面前时,他不觉陷入两难的处境之中:若与女人结为夫妻,四万两千年行持梵净行之功德、努力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但若抛下女人自顾自修行,她又可能因我而死。

24、星宿原本已扔下女人径直走开,但在走过七步之后,对这个女人的悲悯之心终于让他停住了自己的脚步。

25、他下定决心,只要能令这个女人不再感受痛苦、不会因情丧命,自己即便舍弃戒行,并因此而身堕地狱也在所不惜。

26、打定主意,星宿便于随后之十二年中与那女人生活在一起。

27、最后他则再次出家并修持四梵住,且于死后转生梵天。

28、以他当时凭大悲心摄持所行之故,星宿反因此而迅速圆满了四万大劫资粮。

29、  由此可见,对某些众生来说当数必堕地狱之恶业,菩萨若能以悲心及善巧方便行持,反倒可以之而积累起无数福德资粮。

30、若小乘、大乘戒律都对非以贪心及愚痴所摄之所谓邪淫作了方便开许,那么以理推之,无上密乘在同样的指导思想下特殊开许个别修行人将贪欲转为道用也就更不足为奇了。

31、出于密法要求保密的基本原则,这里不可能广说具体的行为细则。

32、但我们内心应该明白一点,即对三乘戒律、对三乘一切表面上的互相违背之处,都应该持有这种圆融不二的观点。

33、   如果说前面所着重探讨的是判定破戒与否的一个标准--有无离贪之心与方便善巧,那么下面即将展开论述的则是另一个判断指南与旨归--是否远离了执著。

34、脱离不了执著的守持戒律,其戒行又焉得究竟清净。

35、考察男女之间的所谓淫行时,也必须参照此条标准。

36、   《宝积经》中非常明确地宣说了“行”清净戒与“见”清净戒的区别:“迦叶!若有比丘住清净别解脱戒,善护根门,一切行为皆如律制,乃至微细毁犯亦无,清净一切应行学处,然唯执有我我所,迦叶!是比丘名第一破戒,似善持戒。

37、若比丘具足修行十二杜多功德,然比丘见有所得,住我我所,迦叶!是比丘名第四破戒,似善持戒。

38、” 《大集经》中又说:“若有菩萨自作是言,我是持戒,彼是破戒,如是菩萨,名诳如来。

39、”以此之故,《大智度论》中也说:“下人破戒,中人著戒,上人不著戒。

40、”菩提下的牛顿摘自索达吉堪布回济群法师关于藏传佛教19个问题之双修问题。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